一個月來,從市場猜測,到多個中央部委異于常態的動作,再到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轉調,這次終于有了“定心丸”。會議傳遞的信號意味深長,值得好好研究。
今年的年中政治局會議比以往來的更晚一些,去年是7月24號,今年是7月31號,這可能和習總書記前段時間連續出訪有關。雖然時間晚,但今年的關注度比去年高得多。
一是國內政策處于拐點期,市場對寬松政策的走向存在很大分歧。
二是國外貿易戰處于高峰期,如何應對存在不確定性。
總體來看,這次會議延續了近幾年的風格,公報雖然簡短,但干貨很多,市場關心的問題基本可以找到答案。
政策調整了什么?確認了什么?一切都藏在會議公報之中。
這1703個字,說它影響千萬級的企業、億級的人口、萬億級的資金,恐怕不為過。
讀懂官方通稿最好的方法,是對比法,看看同一政策、同一領域,這次和上次的提法有什么不同。一字千鈞,不會隨意變動。差別,即真相。
具體來看看有哪些調整。
信號1:
首次用“穩中有變”定調形勢
會議公報中,罕見出現了“穩中有變”一詞。此前4月份會議對經濟的評價是“穩中向好”。
今年異于往常之處在于,中國經濟遭遇一系列意外,比如貿易戰沖擊,P2P連環爆雷,實體經濟供血不足,就業隱患也若隱若現。
會議指出,“要抓住主要矛盾,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?!币龊谩胺€就業、穩金融、穩外貿、穩外資、穩投資、穩預期工作?!?/span>
這“六穩”會成為下半年宏觀政策的指揮部和核心目標,意味著穩經濟的任務很重。也會出臺針對性的舉措,如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”。
信號2:
貨幣寬松≠“大放水”
此前,市場早有猜測,因去杠桿而收縮的經濟政策會發生調整,大膽者更喊出又一輪放水又一輪寬松將至。
客觀來說,現在再去放水對經濟是弊大于利。一方面,現在放水不會有效刺激實體。過去十年三輪大寬松,經濟反應越來越遲鈍。
2008年第一輪寬松,兩個季度見效,GDP從6.4%反彈到12.2%,反彈5.8個百分點,持續4個季度;
2011年第二輪寬松,5個季度見效,GDP從7.5%反彈到8.1%,反彈0.6個百分點,持續2個季度;
2014年上一輪寬松,8個季度才見效,GDP只從6.7%反彈到6.9%,反彈0.2個百分點,持續2個季度。
另一方面,現在放水會導致擠泡沫、去杠桿的努力付諸東流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如果現在放水,流動性不會定向流向實體,而會像2014年那樣涌向金融市場,制造新的泡沫和杠桿。
有人說貨幣寬松可以去杠桿,但過去十年的現實告訴我們,這是不可能的。每一次寬松都會讓杠桿上一個臺階。
十年前全社會杠桿率只有170%;
2008年寬松后上升到190%左右;
2011年寬松后上升到210%左右;
2014年這一輪寬松后最高達到249%,而全球主要國家這個數字都在100-120%左右,最高的日本也只有200%;
2016年貨幣政策收緊以來,去杠桿立竿見影,2016年杠桿率降到238%;
2017年雖然又有所上升,但并未超過前期高點。
如果2018年再次寬松,全社會杠桿率超過前期高點只是時間問題。
我們認為,這次宏觀政策確實將變得更為寬松。最為關鍵的當然是貨幣政策,關系著印鈔的多少,3月份兩會提出的流動性合理穩定,這次改為流動性合理充裕?!胺€定”到“充?!?,錢會變多還是少,一目了然。今年以來央行更是通過3次定向降準和多種工具操作釋放大量流動性。
不過,這并不意味著要走“大水漫灌”的路,此次政治局會議依然將“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”作為約束條件。
很顯然,管理層并不愿意再次打開水龍頭嘩嘩嘩。畢竟,宏觀杠桿已經很高了,房價已經很高了,一些風險已經很大了。
會議強調“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”——去杠桿是為了防范風險,以前是單一目標,現在必須得考慮服務實體經濟了,不能讓實體經濟斷血。
信號3:
下半年減稅降費仍可期待
關于宏觀政策的另一個輪子——財政政策,會議公報寫道:“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?!?/span>
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表述更直白:“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?!?/span>
關鍵詞:積極!換言之,財政目前的作用“還不夠大”。
首先,從去年底的赤字率目標看,是從2017年的3%將降到了2.7%,赤字率反而下降了。這與當時去杠桿、整頓基建、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想法是一致的。
而現在經濟下行壓力這么大,基建投資增速已經到很低的水平,成為經濟最大的拖累,理應通過提高財政力度、支持基建投資。
其次,從當前宏觀政策的困境看,中美兩國經濟周期、貨幣周期出現分化,美國不斷加息,中國難以加息甚至需要維持流動性的“合理充?!?。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匯率貶值。
上半年以來,人民幣貶值幅度已經接近10%。如果匯率進一步貶值,突破7的心理關口,不排除會出現恐慌。
因此,必須穩定匯率,而此時財政是最好手段。通過積極財政政策,刺激總需求,穩定經濟預期,穩定利率,從而也就能穩住匯率。
相反,貨幣政策無論是緊還是松,都會導致匯率進一步貶值:如果緊,則加大經濟下行壓力,匯率貶;如果松,則加大利率下行壓力,也是貶。因此,此時也只能靠財政。
這意味著,在經歷“央媽”和“財爹”的互懟后,財政政策的著力點將在“擴內需和調結構”,下半年減稅降費仍然值得期待。
信號4:
“鐵公雞”重出江湖
放水不往樓市引,那往哪里走?
會議公報給了提示,往基建走,“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,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”。
這其實幾乎是唯一選擇。
三駕馬車,出口、消費、投資。出口受貿易戰影響,不確定性高。消費,改變是個長期過程,不能立馬顯示效應。只能靠投資。投資分為房地產、制造業、基建。第一項房地產被PASS,制造業也是一個長周期過程,最后可選的能立馬帶動經濟的,只有基建。
上半年投資增速6%,創近20年來的最低增速?;ㄍ顿Y大幅度滑坡是主要原因?;ㄍ顿Y上半年增速只有7.2%,和過去20年20%以上的年均增速比下滑太明顯。除了清理PPP的影響,鐵路投資下滑10.3%,也是主因。
下半年,“鐵公雞”重出江湖,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的概率很大。而一些大動作已經展開,比如川藏鐵路。
另外,鄉村振興,應該會有一些標桿性的項目上馬。至于會否類似棚改的效應,還要打上一個問號。
信號5:
一邊“放水”,一邊嚴控樓市
當中國經濟出現下行苗頭時,總有人去押樓市大漲。
經濟下行—刺激政策出臺—貨幣放水—樓市大漲,這又是不斷出現的歷史慣例,以及歷史慣例所形成的中國邏輯。
前不久央行降準,很多人猜測刺激登臺,莫不是房地產又要大漲?
但這次會議新聞通稿出現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話: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”。
要知道,在過去,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文件,相關表述都是“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”。
有沒有“過快”這兩個字,其內涵有天壤之別。“過快”二字的去掉,表明高層對房地產的態度依然十分堅決,引導大家對“房住不炒”的合理預期,不能因為宏觀經濟政策的些許放松,就拿資金去買地、炒房。
史上從未有這種提法,這個重大變化將對房地產產生深遠影響。
一個細節值得注意!這次會議的當天,深圳又出臺了樓市嚴控政策。
而7月份,全國樓市調控超30次,年初至今超220次,調控強度前所未有。
往常,宏觀政策寬松往往伴隨著樓市的松動。而這次,一邊放水,一邊嚴控樓市,決策層的思路是什么?
這種變化背后,最關鍵的是房地產的角色發生了轉變,過去是帶動經濟的引擎,而未來會越來越成為資產泡沫的隱患,成為對制造業有擠出效應的負面要素。
我們認為,當下的施政思路就是:經濟下行,相機放水,但水一定不能流到樓市中去。
多個城市出臺限制企業購買房產的規定,也印證一點:放水將放到企業中去,但不能讓企業把得到的水往樓市中引,你就給我好好做實業,別去炒房了。
信號6:
改革開放層面會有大動作
公報還有一句關鍵的話被很多人忽視了: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”。
說白了,就是不能讓經濟往下掉。
經濟發展對中國而言有特殊意義,是合法性之源,是解決諸多問題的唯一途徑,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。中國的GDP具有政治屬性。
因此,經濟下行,決策層絕不會不管。
很多分析師認識這次會議不具有大的轉向意義,而我們覺得,經濟下行—出手干預的模式已經啟動。
往常若干次的重大轉變,都是從微小的跡象開始。
此次會議特意提到,“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”,高層已不僅僅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待當下的經濟問題。
只是,簡單的寬松和放水是不是就能解局?
每增一元GDP,2010年需要投入4.2元,2015年需要投入6.7元。用錢來拉動經濟的效益在遞減。
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,所以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很多是錢不能解決的。
過去的老路,不太好走了。
如何解決?唯有改革。
下半年,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40年。在這個重要時點之前,疊加外部環境出現明顯變化,中央作出了新形勢下的重大判斷。
強調“推進改革開放,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”都充分體現了,決策層對外部環境和外貿問題的重視。
此次高級別的會議,特別提到了今年11月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,這將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,促進世界各國加強經貿交流合作。
另外,近期外商投資負面清單、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等諸多管理辦法不斷出臺,也向外資頻吹暖風。
習總書記在今年4月博鰲論壇上曾表示“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,只會越開越大”。因為高層明白,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,莫過于推出新的、力度更大的改革開放舉措。尤其是在中美經貿摩擦的關口,把握好我們自己的改革開放節奏尤為重要。
“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?!边@句話的深意,或許遠超我們期待。
資料來源:
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,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(新華社)
讀懂昨天政治局會議:最重要的一只靴子落地,政策轉向得以確認(海外掘金)
下半年經濟形勢怎樣?讀懂31日的政治局會議是關鍵(俠客島)
馬光遠:對當前經濟形勢、宏觀政策及房地產走勢的判斷(光遠看經濟)
被束縛的寬松:731政治局會議的七個政策信號(如是金融研究院)
中央定調,房價上漲時代結束?(房屋屋)
市場迎來定心丸!政治局大定調,對財政發力、去杠桿走向、遏制房價上漲,加大基建都做了重點表述(券商中國)